close

因種種事情,這個周末沒去花蓮的獵人課程,

到清泉想說去賞楓卻礙於產道過小無法會車而作罷。

 

沒想到卻在清泉這裡,帶著滿滿的回憶與傷感。

感謝這種種困難而使我困足清泉。

---------------------------------------------------------------------------

 

來到清泉,張學良故居,

滿滿的車彷彿還在監視著學良般,令人透不過氣來。

沒走向那莊嚴的舊木故居,

我選擇走向熱鬧的原住民攤販;

畢竟這裡才有活人的氣息,呵。

 

清泉攤販

 

我喜歡原住民,在那純樸與豪氣,

帶點森林的氣味,總之,就是很特別。

 

比起平地的夜市,這裡顯得有點嘈雜,

國語夾雜著原住民語,那是鍋鏟的聲音。

我喜歡,尤其是那加小米酒後輕微燒焦的香味。

 

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圖中間左下角的那位小女孩拉,

雖然上錯菜,驚慌失措中卻沒半點畏懼,

那不是訓練有素,而是隨性,安於現況的樂天情懷。

不一會忙完便跟弟妹們打鬧去了。

 

他們雙手舉高,似祈禱、似儀式,

不一會兒便嬉戲奔跑,跟著蜻蜓穿梭人群。

跟平地的孩子又有甚麼不同呢???

沒有,他們都是孩子,我喜歡的小傢伙。

 

 

清泉風景

 

清泉風景2

 

飯後便走向清泉吊橋,

沒有喝醉,走路卻帶點搖晃

跌落溪裡,我看見河邊玩水的小孩,

水裡跟著玩捉迷藏的魚蝦,

以及那連接人與自然的河水。

雖冰,卻那麼真實,

聽,自然在拍你的肩膀。

 

延清泉步道而上,只見三毛故居。

如學良一般,只少些人跡。

之後我將懊悔我沒深刻走過,

那愛與痛苦綿延的吊橋。

 

 

清泉教堂

清泉教堂2

 

我離開這了,

我去過學良故居,但我只是快步走過,

留在我心中的,卻是長居此地的原住民,

我沒有省籍分別,只是

在這群山環繞之處,歷史太過於沉重,

我不願多想,誰是張學良?

 

爾後我走在清泉街上,

我知道這裡有個天主教堂,

循路標緩階而上,

孩子的嬉鬧聲,總是比指標來的有用

我到了這純樸的地方,拿起相機都給我一種

與地不容的感覺,但我想記下這裡

 

再次問自己,山地孩子跟平地孩子的差別???

我答不出來,在我眼裡,都是世間僅存的純樸與熱情

輕聲問說,「神父在嗎?」

便一群小朋友引領我到裡面。

 

丁神父松青,來此地服務三十餘年,

我感覺到他的和藹可親,

那是多年來無怨的付出,或該說是自願的奉獻,

才有的祥和氣息。

 

不過教堂的耶穌像對我而言還是有點沉重,

我不是討厭耶穌,而是在別的地方,我已找到能安慰自己的力量。

 

牆壁上的原住民圖騰,事後我才知道那是神父自己慢慢打上去的。

一切如觀光客的形影,在一本書上改變了。

神父推薦我遇見三毛,因為那是他自己寫的書。

 

起初我已買一本的方式想說來幫助神父及孩子,

但我萬萬沒想到,我得到比這更深一層的領悟,也是快樂。

 

神父與三毛的書信中,牽扯至深的便是這個清泉。

三毛戀愛了,愛上的便是"清泉"。

書中寫道

「當我想到清泉時簡直有種痛。它並不是一種折磨,

  但竟如此之痛。每當生命中出現太美好的事物,我

  總覺得痛,和孤獨。當然,之中也參雜著喜悅,但

  並不多。」

很深,很深,我走過三毛的心情。

也知道她不再回來改建後的故居 - 小紅屋。

 

教堂、故居,連結兩地的是吊橋。而我卻匆匆走過。

或許我也愛上清泉了。可能不深但會長久

下次再遊,歲月會在臉上作畫,別時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iumvit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